随着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希望申请国外专利。目前,国内企业或者个人申请国外专利主要有如下两种途径:
l、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直接申请国外专利。中国是巴黎公约组织成员国,对于中国申请人,在中国申请专利后,可以利用巴黎公约规定的可享受在先申请的申请日的“优先权原则”,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在12个月内,对于外观设计申请在6个月内直接向国外申请专利;在超过优先权期限之后,如果原申请尚末公开,仍可申请外国专利,但此时不再享有优先权。
2、通过PCT途径申请国外专利。中国于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利用此途径,可以实现“一国申请,多国有效”。此途径分为国际阶段与国家阶段。国际申请阶段,中国申请人可以以中文提交申请,在提出申请时必须指定此申请有效的国家(指定国)。国家阶段即为在国际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20或30个月内,办理进入国家阶段手续,与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相比。PCT申请可以将进入外国的时间推迟8或l8个月,缴纳外国阶段的费用也相应推迟,很显然,其被审批的时间也会相应推迟。
在巴黎公约(即《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框架下,如果一项发明要去多个国家申请专利以寻求保护,那么就要申请人分别到多个国家提交多个申请,单就写请求书一项来说,去法国要用法语,去日本要用日语,去德国要用德语……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工作对于一项需进入多个国家的发明专利申请来讲,工作量是相当繁重的,而各专利申请受理国的工作显然是重复劳动。
相比巴黎公约方式,PCT方式申请国外专利具有几大明显优势:
1.更加简便的程序——在中国,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中文或英文的申请即可;
2.更加灵活的选择——在巴黎公约下,一项发明专利在本国提交申请的之后,必须在12个月内向其他国家申请专利,而在PCT下,这个期限被延长至30个月,这样对于申请人来讲,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他的专利到底在哪些国家是有价值的,是有市场前景的。同时,在提出PCT申请后,会得到一份比较权威的检索报告,对该专利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专利申请人作出最后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3.更加准确的资金投入——在巴黎公约下,申请人在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一项专利的申请费用、代理费用就要近20万元人民币。如果没有足够把握,最终没有申请成功,或者市场前景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好,那么这个钱就等于打水漂了。而申请PCT,在申请提出时只需1万多元,将绝大多数的费用推迟到30个月时缴纳,同时因为有非常权威的检索报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申请人的锁定目标市场的准确率,少花冤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