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乌市酒店泔水为何不断流向生猪养殖场

有规定却难奏效 有人管却管不住

 

 

  本报记者 吴亚东 本报通讯员 江斌伟

 

  编者按

    两前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乌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拟破除城市管理中的“泔水处理难”顽症。但乌鲁木齐市城市废弃物管理中心最新的一组调查数字显示,乌市的美好愿望落空了。

  乌鲁木齐市现有餐饮企业9058家,每天共产生300多吨餐厨垃圾,但愿意集中无害化处理这些餐厨垃圾的企业仅有408家,每天仅有3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冒着被高额处罚的危险,乌市的餐饮企业与私人“亲密合作”。每一天,乌市有200多吨泔水被私人低价回收,或成为了猪的饲料生产出“垃圾猪”,或被炼成“黑油”重返市场。

  虽然“有法可依”了,却执法无效。乌鲁木齐市遭遇的执法尴尬,或许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乌鲁木齐市现有餐饮企业9058家,每天共产生300多吨餐厨垃圾,但愿意集中无害化处理这些餐厨垃圾的企业仅有408家,每天仅有30吨左右的餐厨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这是去年12月乌鲁木齐市城市废弃物管理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

  408和9058,30和300,这两组数字相比,之间的悬殊性不言而喻。而这种悬殊性恰恰折射出乌鲁木齐市的执法尴尬。

  早在2007年12月,乌鲁木齐市就出台了《乌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末端处置等都作了详细规定;甚至出台了罚则,对随意处置餐厨垃圾者实施罚款,最高可达1万元。

  出台伊始,《办法》就被赋予了甚高的期望。在全国来看,该《办法》走在了前列,填补了法律空白,改变了执法部门“无法可依,执法困难”的局面,或将成为各大城市治理餐厨垃圾的范本。

  实践的结果却是———期望落空了。

  该《办法》运行了两年之久,为何效果不理想,其症结究竟在哪里?到底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近日,《法治周末》记者对乌鲁木齐市酒店泔水流向市场的问题展开调查。

 

  酒店泔水流向养殖场

  1月4日,《法治周末》记者在乌市六道湾车站附近看到一辆三轮车,车上有三个铁皮桶,桶的边沿上沾着很多面条等杂物。铁皮桶最高的有一米多高,里面装满面条、剩菜、米饭等混杂而成的泔水,大约有七八十公斤,散发出一股股难闻的气味,10米开外就能闻到。

  三轮车的主人是“老徐”。老徐6年前从河南来到乌市,以养猪为生。每天他都从五星路的一些小饭店收泔水,每月给饭店几袋洗衣粉或清洁剂做补偿。

  老徐家的猪圈是一排七八间的土房子,猪圈的前方,有一口直径约1.5米的大锅,里面有大半锅冒着热气的泔水。与老徐家相邻的三家都用泔水养猪,最多的一家养了100多头猪。

  “大家都是这样养的,我的一些老乡也是用泔水养猪。用饲料谁能用得起?我家养得少,本来有20头,前几天死了几头,剩下半大不小的,还不知道年前能不能卖掉呢。”老徐皱着眉头说。

  老徐还说,有些老乡除了用泔水喂猪,还会炼“黑油”,卖给一些小餐馆或化工厂,1公斤能卖3元钱。

  相比之下,老徐家对面的邻居养猪最具规模化,猪圈门口停着一辆小型货车拉运泔水,用老徐的话说是“发大了”,“他家每天几百斤泔水,都是花几元或者十几元从一家小餐馆买的”。

  随后几天的傍晚,记者在青年路、五星路、温泉东路等路段暗访,的确发现了不少收泔水的。

  乌市城市废弃物管理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9058家餐饮企业每天产生300多吨餐厨垃圾,而该中心日处理量仅在30吨左右,大量的餐厨垃圾被私人回收成为猪的主食。

  至于用泔水来养猪他自己是否吃,并能否卖出去时,老徐笑着说:“当然吃了。不用自己去卖猪,经常有人上门来收,在批发市场卖得好着呢。算下来,一头猪能落个三四百块钱,一年也能挣个万把块钱。”

 

  多头管等于无人管

  对继续推动泔水治理工作,乌市城市废弃物管理中心主任卞小龙的感觉就一个字“难”。该中心是市政市容管理局下属部门,主抓此项工作。“每天只能处理回收30多吨泔水,眼睁睁看着200多吨泔水外流,急啊!”卞小龙说。

  《办法》第四条规定,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依法对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进行监督检查。行政综合执法、环保、卫生、工商、公安、农牧、商务、旅游、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

  “我们有管理权,处罚权却在行政执法部门,如果酒店将泔水处理给私人,我们只能宣传教育或移交处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卞小龙说:“《办法》在出台后,按照流程已发送至各职能部门,但治理时除了行政执法部门配合,其他部门都还在‘门外’,致使管理出现脱节,成效不显著。”

  他建议,卫生防疫等部门在审核相关执照或旅游部门给酒店评星定级时,可否考虑将酒店处理餐厨垃圾的行为纳入考核项目。另外,从内地情况来看,行政执法部门有没收泔水车辆的规定,能杜绝泔水车进城。

  乌市卫生防疫站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可参考,不好配合。

  乌市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评星定级是由相关协会来认定的,这一建议无法采纳。如果《办法》能修订细化,该单位会参与执行。

  记者从乌市农牧局了解到,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泔水只要经过高温消毒是可以喂猪的。

  一边是国家的相关法规泔水能喂猪,一边是该《办法》禁止乌市各酒店泔水流出。之所以会出现矛盾,农牧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管理范畴不同,如果希望泔水不再外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泔水无害化处理时免除费用,或者通过其他立法加强管理。

  同时他还解释,由于泔水猪的养殖户分散在偏僻地方,卫生条件差,对收来的泔水进行高温消毒是否到位,他们也不能时时掌握。

  那么,泔水猪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据新疆自治区中医院消化科彭万枫主任介绍,用泔水喂猪有很多危害,因为餐厨垃圾高油高水,细菌增加特别快,含有多种病毒,有高致病性。如果喂食时只是简单加工处理,猪吃后容易感染,人吃了这样的猪肉会减弱肠道的抵抗力,也容易生病。

  提到查处泔水车进城的问题,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张月彬表示,现在还没有相关规定要求针对拉泔水的车辆进行检查。

  目前,由于泔水车普遍存在无牌证等问题,交警只能针对这些问题查处。另外,这些车辆一般都在深夜或凌晨出现,这也给查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记者了解到,《办法》自2007年12月1日施行至2009年,已处置非法运输餐厨垃圾710起。其中,仅沙依巴克区行政执法局就查处了违规收集、处置、运输行为的单位130家、个人180名,收缴罚款共计28.9万元。

  尽管此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提到治理小餐馆泔水外流的话题,沙依巴克区行政执法局五中队队长段春辰对“治理难”感同身受,说目前他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段春辰说,因为集中整治,不少收泔水的人转为半夜“进城”,“动力在哪里?就是用泔水养猪基本不用花钱,一些清洁用品或一个月百元钱就能把酒店打发了。”

  “这两年,我们只能对拉泔水的人进行处理,根据规定罚额在1千元至1万元不等,但他们不怕罚款,屡禁不止。另外,我们对泔水的源头———酒店一直没有处理,为什么?酒店不提供营业执照,无法立案,何谈处理?再加上各部门联合执法难,这都是问题所在。”段春辰说,“《办法》要求产生废弃物的单位用专用车辆、到正规地点处理,我们正在考虑从这一点来制约酒店。”

  市行政执法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很多经营业主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宁可送给或者卖给私人养猪户,致使泔水外流,治理难成为老问题。虽然他们现在将此纳入常态工作,发现私人拉泔水就会查处,但这只能治标不治本。

  该负责人建议,除了专管部门挑头,应实行多部门联动,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及时总结规范和整治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餐饮行业的餐饮垃圾处置进行管理。

 

  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或是解决之道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院长陈彤认为,《乌市餐厨垃圾管理处理办法》出台后成效不显著,根本问题在于“立法位阶低,指挥不动人”。

  他认为应明确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餐厨垃圾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分工。现阶段,要想调动各职能部门综合执法,除了尽快修改和完善《办法》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立法位阶。

  “仅靠低级别的行政命令力度不够,手段有限,形成不了长效机制。”陈彤指出,必须要通过高位阶的立法,至少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下文,或由自治区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规,并以省级以上部门挑头组成综合执法队伍,才能形成合力,真正推动这项工作。

  “这样做目的有两个,一是调动各种行政力量,发挥功效。另外就是在压力下,达到惩罚和教育的目的。”陈彤如是说。

  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金宜英看来,乌市出台的《办法》对非法收运者加大处罚力度看似合理,但是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金宜英认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价值很高,应该从处理工艺入手,提高其资源化处理后产品的价值,如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原料、沼气、工业油脂或生物柴油等,在处理的同时获得收益,可以减少对餐饮企业缴纳的处置费,甚至实现不收费。

  “在乌市前后,为了解决餐厨垃圾问题,地方各政府也曾一一试水。”金宜英说。

  江苏省苏州市政府为了鼓励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前三年企业收费由政府补贴,通过过渡已实现社会化运作。

  在管理方面,青海省西宁市专门成立了餐厨垃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从相关责任单位抽调,形成“部门协作、联动执法、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

  在收运的管理上,苏州、西宁实行餐饮单位与收运处理企业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合同书、建立垃圾产生申报制度等办法,直接将餐厨垃圾的收运与否与餐饮单位的核发和审验证照相挂钩,这会促使餐饮单位主动将餐厨垃圾交到正规的收运单位。

  “苏州、西宁、宁波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对处理工艺一直在不断探索。乌鲁木齐餐厨垃圾的处理,可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金宜英表示。

 

来源:法治周末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媒体来源:[文章]
(C) 法治周末  法治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