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视线》:《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主播):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记者视线》,我是新闻广播记者朱凌翔。随着马斌案、局长日记等个人隐私泄露事件在网络上层出不穷,隐私泄露正在成为网民上网时最大的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由隔岸观火转为对自身安全的忧虑。据一项调查显示,88% 的受访者曾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婚恋、招聘、电子商务等网站更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日前,360安全中心对外宣布:将软件源代码交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托管和检测,以便用户随时监督。我们的个人信息甚至隐私究竟是怎样泄漏的?源代码托管能否成为网民维权的利器?
今天的《记者视线》我们就来和您聊聊“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这个话题。
(记者):股民小郭经常在网上炒股,最近,他遇到了一件让他烦心的事儿。
(郭先生):“我经常买股票,经过朋友推荐,在网上下载了一款炒股软件,它当时要求用手机号注册。没想到注册不久,每天就会接到大量证券资讯、讲座的短信,或者有人直接打电话问我近期股票交易的情况这类的骚扰。同一时期内我没用手机号做过其他事情,所以我有理由自己在注册时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记者):和每天遇到的垃圾短信和电话骚扰相比,个人信息泄露更让小感到后怕。
(郭先生):“我觉得特别不安全,因为我是通过那个软件做股票交易的,如果他能够获取我的手机信息,那肯定还能获取我的账户资金信息,下次会不会把这些都卖给其他人呢?”
(记者):无奈之下,小郭只好打电话向那家炒股软件公司进行投诉,希望对方给出解释。
(郭先生):“我有过投诉,对方说他们公司不会做这种事,但是不排除有部门或者员工个人违规,会去查。后来过段时间我这边的骚扰电话就明显减少了。”
(记者):从此之后,小郭在上网时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他发现,网上类似的陷阱还有很多:
(郭先生):“很多网站注册时要求留你的家庭住址,你留了之后不久家里邮箱里就会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分类广告,姓名住址都是正确的。还有在网上随便搜一下空间、相册、破解这些词儿,都能搜出大量破解工具和破解后散落在网上的照片,有人专门写这种程序。在网上现在可以说没有丝毫隐私可言了。”
(记者):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石现升说,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随意的动作和程序,都可能让网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互联网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石现升):“网民在网上通讯交流过程中发邮件、即时通信、电子支付、手机移动上网时都面临隐私保护问题。”
(记者):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甚至隐私究竟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泄漏出去的呢?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表示:
(王军):“一个事网民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俗话讲就是自己不小心把信息在网上泄露了。第二个就是不知道怎么自我保护,厂家提供的软件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能力,让黑客得到了机会。第三就是厂家的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产品有漏洞和隐患,造成隐私泄露。当然还有故意为之,就是想搜集你的隐私,尽管是个别情况,但是往往造成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
(记者):知名互联网法律专家、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于国富则提出,相关法律的缺失也是造成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国富):“ 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是新生事务,和传统的法律所保护的权利有一定的区别。一方面,我们的立法还有很多边边角角的地方没涉及到,导致我们很多时候是无法可依的,另外不管是司法机关、律师、公安机关等等,动网络的凤毛麟角,导致你丢一辆自行车到公安局很容易立案,你的信息被他人恶意的上传到网上,你到公安局解释半天,这个案子都立不上。再一个,维权举证的成本还是偏高,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一张照片,可能要花公证费至少一千元、鉴定费还不知道多少钱,而且还不一定能得到赔偿。这样很多人就因此望而却步了。”
(记者):奇虎360公司总裁齐向东也对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表示忧虑:
(齐向东):“中国互联网从今年开始似乎进入一个小康的阶段了,就是网民的基本温饱问题解决了,都会上网查东西买东西了。“小康”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要提高保护自己的权利,就是我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不要成为互联网的受害者,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要关注一些互联网公司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意识淡漠、技术手段不力,通过无意识的把用户的隐私就泄露出去了,前一段时间网上沸沸扬扬的倒卖用户的建简历,这显然是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责任。还有一些社区网站,要求用户注册一些信息,用户希望在虚拟的社区里获得更多的朋友,就把很多自己真实的信息都放进去了。用户以为这么大的网站应该很负责任吧?结果公司可能把用户的这些信息很随意的扔放到一些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的安全措施没有任何保证,不仅仅是内部的员工可以随意的取得这些信息,外聘的管理员、版主也能随意的获得这些信息,那么你想想用户的隐私处于什么样的危险境地?”
(记者):齐向东表示,360此次公开托管源代码,不光是要大幅拉高互联网业对用户隐私保护的尺度,更希望能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隐私保护的新标杆,让每一个互联网企业和网民不再谈隐私而色变。
(李洁):“在国外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这样一个职位,就是首席隐私官,也就是说,这个人是负责检查自己的互联网网站,怎么样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个在我们中国还没有。所以,我们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互联网企业在目前的阶段,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正人先正己,那我们就先作出一个表率,把我们的代码托管,这样的话,用户维权将来就容易了,只要用户能够很容易的举起维权的大旗,我相信以用户为本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很自然的就会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工作。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记者):奇虎网董事长周鸿祎也表示:
(周鸿祎):“我们希望推动互联网同行都朝这个方向走,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软件当成一个黑盒子,老百姓都不知道这个黑盒子是干什么的,所以总在疑惑。你心里没鬼,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软件变得透明,让消费者永远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记者):那么,源代码托管的方式能否彻底解决鉴定和举证的难题,方便公众监督,并成为网民个人隐私泄露后的维权利器呢?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表示:
(王军):“现在的网络变化很快,固定证据很难。找到厂商和软件的问题所在是很难的。用托管的方式可是事前固定证据、取得公众监督、做出承诺,允许用户到第三方查询并用技术手段审核、检测究竟有没有问题可以更好地回答公众对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记者):有人形容说,网络世界是下雨天,不带雨具一定会被淋湿。那么,怎样才能在虚拟世界中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呢?
(于国富):“首先要选择好的服务商和软件开发商。对于来路不明的网站和软件,在输入个人敏感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再有就是大家在注册会员时往往对动辄几万字的用户条款不注意,直接就点击同意了,可往往这些条款里埋藏着对用户不利的免责声明甚至使用你的个人信息的条款,你要是同意了,那就意味着你授权他使用你的个人信息,但实际上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旦信息已经泄漏,那么药剂师向相关部门反映寻求支持,尽可能把影响限制到很小的范围之内。”
(记者):王军也认为,网民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非常关键:
(王军):“有时候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就可以堵掉很多隐私泄漏的风险,而且代价是最低的。然后你再掌握一定的技能,比如时刻注意及时更新安全软件,你有这样的意识去做这样的事情,那可能通过这一个方面就避免了很多风险。”
(记者):好,今天的《记者视线》就为您播送到这儿,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继续收听新闻广播下面的精彩内容。
在线收听音频连接:http://audio.rbc.cn/play.form?programId=1460&start=20100409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