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直击“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

  近来频发的校园凶杀案,使得校园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高度。在此背景下,今年高考的安保工作也悄然升级。

  在中国的城镇,一个个零散的高考考点已经成为城市地图上的安保“特区”。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王峰 法治周末记者 李亮 发自北京

 

  2010年6月7日,中国957万名考生迎来了他们生命中“一考定终生”的高考。记者调查发现,在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背景下,今年高考的安保工作也悄然升级。

 

  北京一个考点的两小时

  6月7日早晨7点,一名警号以047开头的民警出现在北京市潞河中学门口,其脸上轻松的表情与身上佩戴的枪支警械并不协调。

  潞河中学是北京市通州区2010年高考考点之一,在这个初夏的早晨,全国将有957万名考生步入类似潞河中学这样的考场,形成一个个为期两天的“聚焦热岛”。

  “警员047”或者还没感受到身后这座百年老校的热度,他在轻松地与学校一名身材微胖的保安队长交谈着。

  考场外的秩序回应了他的轻松,因为整个考前时间里只发生一起“意外事件”:一名男教师忘了带红色的出入证被两名保安拦下,后来在保安队长的点头同意下进入了校园。

  半小时后,一辆帕萨特警车停在了学校门口,驾驶座上端坐着一名交警。

  7点40分,另一名警员驾驶着一辆大众开迪驶进了潞河中学,下车后,这名警员才开始整理自己的装备,他把弹夹别在了腰间。

  两名正在交谈的中年男子躲在学校大门口的树下吸烟。其中一个背着中国公务员最惯常使用的黑色方形挎包,另一个穿着沙滩鞋和短裤,半袖T恤的领子竖着,他无意中拨弄了一下腰间,露出一部对讲机。

  两个人的表情同样轻松。不久,他们就离开了树下走进了考点。经过保安时,“竖领T恤”从短裤兜里掏出一份证件亮了一下,随即又塞了回去。

  7点50分,潞河中学门口新华北街由南向北的车流开始拥堵,帕萨特警车里的警员走了出来,戴上墨镜开始指挥交通,他让此前一直站在路边红绿灯下的协管员走到路中间协助指挥,拥堵开始缓解。

  此后直到考试开始,“墨镜交警”再没回到车里,他被两名女记者拉到路边,摆了个举手停车的POSE来照相。

  与此同时,一名穿着绿色治安制服,戴着红袖章的中年男人来到门口,手里拿着一根长警棍。他的红袖章不是学校保安用的“校园治安”,而是派出所制作的“治安巡逻”。

  他操着纯正的北京话和保安队长打招呼,同样来历的巡逻人员后来陆续又来了两个,骑着电动车和自行车,一样的制服和袖章,但第二个手里拿的是短电棍,第三个则卷了一张纸握在手里。

  距离开考的时间还早,送考生的家长稀稀拉拉地站在门口,“警员047”和先后赶来的治安人员熟稔地交谈着,开考前的两个小时里,他唯一的盘查行为,是发现了考点前唯一的长时间驻足者———本报记者。

  发现了在树荫下作记录的《法治周末》记者后,“警员047”、保安队长还有一名巡逻人员笑着走到了记者身边,并对记者的手提包发生了兴趣。在记者主动向前开包查验后,“警员047”轻而易举地从里面找到了记者的证件。随后,他们悠闲地走回了门口。

  8点整,一辆江淮皮卡城管执法车来到潞河中学门口,一男一女两名城管走下车,让原本停在路边的垃圾车挪了挪地方,从皮卡上搬下一张桌子、一把遮阳伞、两把椅子、一桶纯净水和一袋纸杯。

  两名城管与门口的治安人员并不熟悉,但他们迅速注意到了从马路对面走来的一名警员,来者的穿着与其他人不同,身着白色制服和帽子,他出现后,原先维持交通的交警迅速上前向他汇报着什么。

  8点零7分,又一辆桑塔纳警车停在了潞河中学门口,两名警员下车注视了考点大门一段时间,随后,“警员047”上前在他们手里的纸上写了些什么。

  整个考前的时间,还有另一辆帕萨特警车在潞河中学的门口出现过两次,但都没有停车。

  实际上,这支安保队伍保护的对象只有空荡荡的大门、零零散散入校的考生、忙着上班的车流,还有稀稀拉拉站着的、人数还没有他们多的考生家长。

  进入潞河中学的正门,就是学校的礼堂和一大片绿地,更多的考生选择从学校北边的侧面进入考场,这里也站着更多的考生家长,但这个门口只有三四名安保人员。

  更偏僻的小侧面的情景是,紧闭的铁门内外没有一名保安,这扇门其实是潞河中学家属楼的大门,进门后与学校隔着一道一米多高的铁栅栏。

 

  考生情绪与警方介入的张力

  不只是北京,整个中国的高考考场都布置了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考点安保。

  两个多月前,国内先后发生了6起针对校园的凶杀惨剧,校园安全问题已上升至国家高度。在此背景下,今年的高考安保也格外受到重视。

  在中国的城镇,一个个零散的高考考点已经成为城市地图上的安保“特区”。在这些“特区”上,聚拢了来自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职能转移,并与考点周围的社区相联系。

  在首都北京,除了在重大政治会议、重大节日或活动时所发动的全城安保以外,高考考点安保着实已享受到了最高级别待遇。

  早在2007年,北京警方即宣布为高考提供GPS全球定位、24小时“贴身”保护、考卷运送过程武装押运、考点周边环境秩序整治等“最高安保待遇”。

  在今年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的保卫处处长一整天都在开会布置考点保卫工作,此前几天,这里分别接受了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和派出所的检查。

  高考第一天,位于东城区的北京166中学在门口设置了3道屏障:距离门口100米处,设置了车辆隔离柱,由公安、城管专人守护;20米处,设置了铁架,送考生的家长被隔离在外;5米处,一排木头课桌隔开了所有无关人员。

  166中学的门口还出现了不同于潞河中学的“红袖章”,两名身着便装的中年男子,一个佩戴着“治安巡逻”,但红袖标的发放者却是街道综治办。

  另一名便装男子的红袖章写的是首都治安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期间,80万名首都治安志愿者是北京街头一道独特风景。

  《北京晨报》还报道,北京将首次动用特警进行高考巡逻,国庆期间曾在长安街值勤的特警装甲车首次来到高考考点。

  频繁发生的校园惨案打破了考生情绪与警力介入的张力,广东省东莞市警方在每个考点安排两名警员,尽管少于北京市的4名,但东莞市甚至在考生住宿的酒店都进驻了警力。

  东莞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与东莞市一中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因为这十几分钟的车程,翰林实验学校到一中的考生除了可以乘坐学校准备的13辆大巴,还将享受警车开道和保卫人员护送上下车。

  在发生过校园惨案的地方,高考安保更是被高度重视。4月30日,山东省潍坊市发生村民强行闯入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事件。

  一个多月之后的高考安保,受到了副市长级别领导的重视。潍坊市副市长王桂英在检查考前准备工作时强调,要特别注重各考点的安全保卫,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她在提到努力为广大考生创造考试环境时,将“安全”排在了“和谐、良好”之前。

  当然,考生情绪与警力介入之间的张力在这些曾发生过惨案的地方尤其强烈。社会管理者极力避免恶性事件再次发生,但“受过伤”的学生也会对突然增加的警察“格外敏感”。

  造成8死5伤惨案的福建省南平市,在此次高考中就着力强调创造良好的迎考环境。质检、供电部门的商品与设施检查、环保部门对噪声污染的整治,南平市卫生监督所还派出食品安全监督员对全市4个考点的食堂及周边餐馆的就餐环境进行巡查。

  人性化的执法和公共服务遮蔽了考点安保的紧张气氛,毕竟,不幸已然发生,唯有抹去不幸的回忆,才能更坦然地面对未来。

 

  考卷交接的“无缝对接”

  除了考生的人身安全,高考安全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考卷的“安全”。

  “早上5点,试卷就被武警押运到学校。”北京市166中学的保安说。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考生还在睡梦之中。

  从6月6日(考前24小时起)至6月8日(考后2小时止),是高考重点预警期;高考试卷包括备用卷,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答案和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照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

  “各县(市)、区招办到市考院取送试卷,全程须有公安人员负责安全保卫,在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无缝对接。”石家庄市规定各招办在领取试卷后,不准中途停车办理其他事务,不准任何与试卷保密无关的人员搭乘运卷车辆,要确保试卷安全、迅速运抵本单位保密室,并立即装入密码柜。

  试卷一旦取回,将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均有3名以上保密人员和一名公安人员昼夜值班,严密守卫。值班人员不得掌握保密柜钥匙,保密室将实行“三把锁”制度,只有3个负责人全部到场才能打开卷库。

  事实上,全国各地一张张由视频系统编织的监控网络已经铺就。高考试卷从省一级出厂,到各市、各县考试机构,再由保密室分发到各个考场,所有流程都有视频监控。

  广西甚至还对试卷保密室进行了功能延伸改造,视频监控信号实现了“四级连通”,可单向巡查,即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可视频巡查到广西各级所有保密室的情况;在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可视频巡查到市、县保密室的情况;在地级市招生考试机构可视频巡查到县保密室的情况。

 

  来源:法治周末

媒体来源:[文章]
(C) 法治周末  法治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