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郭德纲礼袍里裹着的狼性
媒体来源: 律师博客

     
      郭先生出台,总是一袭传统的常礼服,一尘不染,谦谦君子的模样;偶尔捋起袖子,露出两只粗壮的胳膊,也很难让人联想到“狼性”二字。

      人打了,歉也道了,本也就可以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了;郭先生继续可以摇着扇子,吸引着众人崇羡的目光,在“德云社”的舞台上演绎他的“德之云云”。可宽厚的礼袍很难掩抑一颗欲动的“狼”心,终于,“在现代社会里,…………要保持狼性”的“狼”话脱博而出。

      初听愕然,再听悚然,三听悟然。

      郭先生起于草根,芸芸众生中,兀然突起,没有一点狼性——为生存左冲右突,奋力向前冲,在折腿叠股中借力向上——是不可能在众多的相声演员中成为为数不多的大师级演员的。这样看来,狼性就是在残酷的竞争中,与对手过招时,出狠招。

      郭先生的崛起,与个人的勤奋、感悟、灵感分不开,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奋斗的结果。狼,食肉动物,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前面等着它;孤独地走在苍茫的原野上,在荒寂中搜寻可能的猎物,能否生存,全靠个狼的灵性和勤苦。蒲松龄先生的《狼》把这种狼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郭先生在南方可能会受到冷遇,但在北方却大受观众捧爱。一方面,这是郭先生个人技艺的吸引力使然;另一方面却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关注和垂青。本次打人,虽不是郭先生本人捋袖出拳,但拳脚被身的却是那些曾为之摇旗呐喊的无冕之王;忆前事,阅今事,宛然又一出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的现代版。从中也能让人悟到狼性。

      本次事件的数幕中,郭先生并不是每一幕的出场人;但在每一场景的波澜起伏中,总能看到郭先生的影子,或圈地,或捧哏,或出博。遇有大的行动,狼总是麇集造势,但有假寐、“洞其中”之分工;这其中,头狼的启动、幕后、善后之功,最为彰显狼性。

      悟然之后,不禁想起一人。该人之名声当不弱于郭先生,人虽已作古,但其作品至今仍不绝于电视广播,广布于大江南北,深受众人之爱戴,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是须眉男儿,还是裙裾女子,都爱听他的《醉酒》。他就是同样身着常礼服的侯宝林先生。

       侯先生无“德”,郭先生有“德”,但给人的感觉,却正好相反。为什么呢?也许,跟礼袍里裹着的“性”有关吧;看里面裹着的是人性,还是狼性。

 

 

媒体来源:[文章]
(C) 律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