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香港游客菲律宾之劫

  8月23日,一辆中国香港旅游团大客车在菲律宾遭劫持。

  经过11个小时的对峙,劫匪被警方击毙。但截止到8月24日18时,已确认有8名香港同胞在此中遇难。

  专家指出,是否出国出境,应首先考虑“是否安全”。需要出国出境的人,要随时随地关注国家外事部门、旅游部门的情况通报

  事件细节

  ■时间8月23日上午

  ■地点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

  ■劫匪身份被辞退警官,因涉及毒品有关

  的案件被开除,曾获“十大杰出警察”

  ■劫匪要求将其职位恢复

  ■人质身份22名香港游客和3名菲律宾人

  ■事件结果劫匪被击毙,8名香港游客在事件中遇害

 

  法治周末记者 陈磊 法治周末实习生 张玮鸥 李羚 综合报道

 

  据菲律宾当地媒体8月23日报道,劫持一辆中国香港旅游团大客车的劫匪被菲警方击毙。截止到8月24日18时,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事件中,已证实有8人遇难,2人重伤,5人轻伤。

  2010年8月23日夜,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香港游客在菲律宾被劫持事件打电话给菲外长罗慕洛。

  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震惊,对多名香港同胞罹难深感悲痛,对劫持歹徒对我无辜游客实施暴行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中方要求菲方彻查此事件,尽快通报事件有关详细情况,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中方要求菲方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在菲中国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对于此次流血事件表示震怒,对外公告称:“对于这次悲剧,我十分悲伤,对于这名凶徒的冷血行为,我感到愤怒,最后导致多名香港市民伤亡,我极度遗憾。”

  香港特区政府决定8月24日哀悼在菲律宾马尼拉挟持香港游客事件中的遇难者,香港特区所有政府机构的区旗均下半旗致哀。

  8月24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领事王晓波表示,中国政府派往马尼拉的工作组已经到达菲律宾,主要工作是协助家属到医院探望受伤的亲人,以及辨认遗体。另外,会协助处理港人回港等善后工作。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当日下午与菲律宾领导人见面。他说,菲律宾当局稍后就事件向中方递交调查报告。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表示,对于香港旅游车在马尼拉遭劫持多人遇害事件,菲律宾将展开“彻底调查”。人质事件发生后,幸存者和专家指责菲律宾警方在处理危机情况时不够果断,行动缓慢。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召开记者会,为菲律宾警方辩解,但他也承认特种部队装备及训练不足,在营救人质的手法上有缺陷。阿基诺说:“有很多原因导致悲剧发生。但很显然,我们也需要改进。”

  据媒体8月23日报道,菲律宾警方称,一名持美式M16自动步枪的男子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劫持了一辆旅游观光车。据警方表示,车上乘客中有22名中国香港人。

  警方说,这辆香港康泰旅行社的观光客车是当天9时左右在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遭劫持的,劫持者罗兰多·门多萨曾是菲律宾一名警察,今年1月因涉嫌敲诈被解职。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负责领事保护工作的王晓波对新华社记者说,经确认,车上共有香港游客21人,其中1人是领队,其余4人是菲律宾人。

  劫持者随后陆续释放了10名人质,包括一名菲律宾籍摄影师和客车司机。劫持者在与警方的谈判中提出释放人质的两个要求分别是恢复职务和补偿他被解职期间的损失。

  据当地媒体报道,傍晚时分,大客车曾试图向前开,警方开枪打爆轮胎,以阻止其移动。随后,警方把后挡风玻璃打碎,试图强攻大客车,与劫匪进行交火。

  经过11个小时的对峙,劫匪被警方击毙。此前,劫匪枪杀了部分未释放的人质。

 

 

11 小时惊魂

 

劫持  最后一站

 

  ◎9时许

  2010年8月23日9时许,一辆隶属于香港康泰旅行社的旅游大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遭持枪劫匪劫持。枪手身份被确定为当地被解雇的警察,该人上车时持有一支美国产M16自动步枪。

  当天,在完成了4天菲律宾游的最后一观光景点———马尼拉国父黎刹纪念公园后,编号为PMK040820的旅行团返回旅游大巴,该团是马尼拉4日团,于8月20日出发,原定于当晚9时55分返港。“当时香港团的团友刚刚完成马尼拉国父黎刹纪念公园的游览,回到旅游大巴上,这名劫匪尾随团友上车,导游马上对他进行了询问,他表示自己想搭顺风车,但被导游拒绝,随即他便表露了身份,要求旅游大巴关上车门,并不许团友离开。”康泰旅行社总经理刘美诗透露。

  ◎10时30分

  一通电话从菲律宾马尼拉打到香港康泰旅行社总部,“寥寥数句告诉我们,一个香港团被持枪的劫匪所劫持了”。康泰旅行社总经理刘美诗说。香港领队的电话是在混乱之中拨来的,“劫匪亮明身份之后,要求除了导游之外的所有人退到车厢后部,混乱之中,香港领队打电话至康泰总部,因为未明劫匪动机,寥寥数句之后便挂断电话,后来再也无法接通”。

 

  沟通 6人获释

 

  ◎12时许

  持枪劫匪将车上的6名乘客释放,其中包括3名儿童,现场有大批警察包围遭劫持的大巴,另有狙击手埋伏在高处。在第一批乘客获释后,车上其他乘客打开窗帘朝外张望,神情轻松。

  首先走出被劫持大巴的是一位66岁的婆婆和女导游。“女导游在电话中告诉我们,婆婆是因为肚子痛需要上厕所,劫匪才允许她陪同婆婆离开旅游大巴的。”刘美诗描述。

  而换取这两名人质的,是菲律宾当地的两名摄影师,“他们不属于康泰旅行社的,只是我们需要多一些当地的人与劫匪沟通,而这两名摄影师与我们的导游比较熟悉,也愿意协助我们”。

  相隔不久,又有一位妇女偕同3名儿童下车。“下车的是曾太,还有她的两个小孩及团里的另外一名儿童,曾太被释放之后说,当时劫匪突然问她,她附近的小孩是不是她的儿女,她回答说是,同时谎称团里另外一个小孩是她亲戚的,最后,劫匪让她们下车了”。

  ◎13时许

  据涉事方香港康泰旅行社统计,除了被劫匪释放的老人和小孩外,旅游大巴上一共有16名香港游客被劫持,另外还有1名菲律宾司机、两名被替换上车的菲律宾摄影师。

  ◎13时30分

  旅游大巴的车门突然再次打开,劫匪门多萨突然现身站立在旅游大巴的门口位置,并向守候在外的媒体记者招手。在此期间,又有一名男性长者从被劫持的大巴上安全离开,此时仍有15名香港旅客及3名菲律宾人被困在车内。

  从现场画面可清晰看到身背M16自动步枪的门多萨,曾站立在车门口大约两秒钟时间,当时他身边并无任何人质作为挡箭牌,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埋伏在高处的狙击手并未开枪,而守候在大巴四周的警察,也没有采取任何武力行动。

  为了使团友在当地32℃高温下的旅游大巴内,可以吹到空调,劫匪允许现场的工作人员接近大巴,为大巴加油。“因为事发中午,我们也派人为尚留在大巴之上的团友买了午餐,送到车上。”刘美诗介绍。

 

  谈判 一度乐观

 

  ◎14时许

  当地有关部门派出大量急救车及消防车前往现场,而警方在派出谈判专家与劫匪谈判外,门多萨的一名兄弟也来到现场,试图说服他放下武器。菲律宾总统也公开表示,要求劫匪不要伤害人质。马尼拉警方称,最后将会采取武力。马尼拉警方指挥官马地亚哥在DZBB电台上说:“我们正试图确定被劫大巴的情况。大巴上有儿童和成人,劫匪持有M16自动步枪。”警方表示,门多萨(RolandoMendoza),是警务处前高级督察,因为涉嫌抢劫、敲诈和与毒品有关的罪行而被解雇,他要求复职。

  ◎14时30分左右

  55岁的劫匪在旅游大巴窗口贴上以英文写成的字条,当中提及“Bigdealwillstartafter3p.m.today”(下午3时后有大事发生)。劫匪其后又在车窗口贴上另一字条,表示“3p.m.deadlock”(下午3点是最后时限)。劫匪的弟弟也参与了谈判,他再三劝说,劫匪最终将最后时限延长半个小时。时间在众人的等待中煎熬,劫匪却在15时30分之后,长时间都没有任何行动。

  ◎16时许

  劫匪门多萨未如警方所愿,释放所有车上人质,双方对峙接近5个小时,仍未就释放人质达成共识。劫匪的妻子在此期间也来到现场,希望与丈夫对话。此时香港特首曾荫权在香港表示,高度关注此事件,希望可以和平化解,由于事态严重,他会亲自处理人质危机。

  ◎16时30分

  又有一名菲律宾摄影师被释放。菲律宾警方随后发布消息称,对于劫匪随后释放所有人质,表示乐观。

 

  僵持 和平解决?

 

  ◎17时许

  事态仍未得到解决,虽然释放了两个菲律宾摄影师,但劫匪仍劫持着包括15名香港游客在内的16名人质,傍晚时分当地开始下起暴雨。马尼拉副市长莫雷诺表示,有信心和平解决劫匪劫持人质事件。他表示已经取得专责调查公职人员失职的特派员信件,相信该信件有助于解决此次人质危机。

  ◎17时20分

  劫匪更一度押送锁上手铐的领队到旅游大巴门口,并举起手铐展示。

  ◎19时25分

  传出连续的枪声,大约19时29分,康泰旅行团被劫持旅游大巴司机,走出旅游大巴,走向警员,成功逃生。从车内逃出的大巴司机对媒体称,车内的所有人质已被杀。

  逃出来的旅游大巴司机,情绪激动,声称劫匪已杀死全部15名人质。菲律宾当地的突击队此时开始打碎车窗进入大巴。在打碎车窗期间,现场不断传出枪声。

  持枪的警察包围了大巴,部分警察试图从车尾的车窗窥视车内情况。大巴的车前和车后的车窗差不多已全被打碎,在警察进入大巴的过程中,现场多次传出枪声,但未能肯定是否从车内发射。

 

  结局 充满血腥

 

  ◎20时11分

  菲律宾警方调来一辆车,打开旅游大巴逃生门,警员察看车厢内,没有看到车内有任何动静,暂未进入大巴。

  ◎20时30分

  发动强攻的菲律宾特警终于成功打开旅游大巴后方的逃生门,警察由逃生门进入大巴,大巴内劫匪持枪向外射击,现场传出枪声,车身右边近车尾处留下十多个弹孔,一名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现场工程人员遭流弹打伤,警察随即离开,而救护车已驶到现场。

  ◎20时40分

  车内人质是生是死,仍然未明。20时40分,枪声再起,旅游大巴冒出催泪气体。一阵急促的枪声过后,一名男子倒在旅游大巴已被砸烂的玻璃门上。

  菲律宾官方随即表示,20时40分,警方向车内投掷烟幕弹,再传出激烈交火声,劫匪中枪死亡,尸身伏在车门上,历时约11小时的劫持事件,最终以血腥终结。

  (法治周末记者 莫静清 法治周末实习生 张玮鸥 李羚 整理)

 

  相关链接

  菲律宾绑架案事件频发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恢复治安运动7月19日说,他们在2010年前6个月期间共记录了56起索取赎金的绑架案,比警方同期记录的数量高出了四倍。菲警方稍早前在一份报告中说,今年前6个月菲律宾只发生了12起绑架案。

  媒体报道说,菲律宾社会治安相当差,枪毒泛滥,偷、骗、抢案,警察恶意栽赃及有组织绑架勒赎案,时有所闻。首都马尼拉,更被称为亚洲绑架之都。

  造成菲律宾绑架案频发的原因,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首先是经济原因,由于经济艰难,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菲律宾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地方性贫穷,致使绑架勒索案件上升;

  其次是政治原因,在菲律宾南部,叛军、极端主义分子以及政治派别间冲突不断,许多政客都拥有装备精良的私人军队,导致每逢大选之年暴力事件频发;

  再次是历史原因,表面上看,菲律宾是一个十分民主的国家,实际上,民主表现在中央政府层面,而地方政府由于大都被世袭家族统治,权力的垄断导致法制的失序,造成了恐怖暴力的恶性循环。

 

 

  延伸阅读

  出国出境人身安全如何保障

  王太元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出国出境确实如《红灯记》里李玉和所唱“一路上多保重,山高水险”。

  安全问题想在先,未雨绸缪莫犯险。决定是否出国出境,一定要先从“是否安全”想起,《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具体而言,至少应当关注如下四个问题。

  拟前往国家、地区是否有战争、骚乱等不宜入境的情况?需要出国出境的人,应当像出门前收看、收听天气预报一样,随时随地关注国家外事部门、旅游部门的情况通报,尤其是在有关部门经过全面评估发出“不宜前往”的劝阻警报之后,更不能贸然行事。

  拟前往国家、地区的族群矛盾、政治冲突、贫富差距大不大?一些国家、地区三天两头游行示威甚至暴力冲突,即使不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至少也经常打乱我们的预定计划,如果能缓或者换换,就不要急于前往。

  拟前往国家、地区届时会不会有较大自然灾害?一些国家、地区火山多、地震高发,确实要“三思而后行”。

  非要前往的话,时间、行程如何妥善安排,预先做什么准备?

  组织起来力量大,他乡异国少落单。出国出境是否安全既决定于我们事先有没有准备,还决定于我们出国出境的途径、方式与方法。

  始终保持并加强与家庭、单位、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

  尽量以群体方式出国出境。最安全的应当是投亲探友的出国出境,因为你短暂离乡后很快就能得到亲友关照、庇护;最危险的是出国出境务工经商,因为你不得不与当地各种人打交道,孰友孰敌、是福是祸很难预料。

  选择资质好的出入境经营者。没有丰富经验和与当地社会的密切联系,就很难妥善处置突发情况,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出门问禁防冲突,入乡随俗宾主安。及时关注当地的社会动态,尤其是不同种族、阶层、地域、行业间人们的不和睦甚至潜在冲突,防止不慎卷入。

  每临大事有静气,智取力敌保安全。见微知著,巧妙求救。氛围是事件的前兆,及时发现凶兆妥善防避、巧妙报警,是所有突遭劫难的人躲过劫难最重要的一环。

  安静自己,麻痹对方。突然被劫后,一定要让自己尽快从震惊中镇静下来,同时防止任何激怒对方的无谓挑衅,全力争取在相对平和氛围中拖延时间,以便伺机求救和寻找对策。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童区寄传》中那个沉着冷静、智取劫匪的英雄少年,至今是我们的榜样。

  配合解救,共保平安。多人被劫持,应注意尽量相互协调,避免单独行动,尤其是劫持者正与警方谈判、尚有和平解决希望的情况下,被劫持人必须尽量与外界营救方面密切配合,不要擅自行动;只有在确有把握一招制敌而不造成更大危险,或者劫持人丧心病狂大开杀戒、退无所退的情况下,被劫持者才能奋起抗争。

  见机行事,一招毙敌。这最后的反击,关键在于同心协力、一致图存;不能只打算脱困逃命,更不能以制服对方为目标,而只能是突然一击,力毙匪徒。在被劫持条件下成功毙敌,不仅不会受到法律追究,反而会得到社会的褒奖。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来源:法治周末

媒体来源:[文章]
(C) 法治周末  法治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