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王峰 发自北京
在风波爆发两年多后,三聚氰胺奶粉以及中国的乳品行业仍未脱离漩涡。今年8月,圣元奶粉爆出疑似促使婴儿性早熟事件;9月2日,《法治周末》头版独家发表了记者调查《追踪雅士利问题奶粉去向》一文。
相关主管部门于是再次发起清缴问题乳粉行动。
9月1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凡2008年9月14日(含)前生产的,2008年9月14日后生产未经检验的,三聚氰胺检测不合格的,过期、无标识的问题乳粉,均需清缴”。
9月6日至今,北京、江西、福州、昆明、太原5省市已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在月底前清缴三聚氰胺问题乳粉。
这次行动发起的源头是卫生部,短时间内,更大规模的清缴行动料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北京市公告显示,行动的依据是卫生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缴问题乳粉的通知》。
这一通知并未公布在卫生部网站上,卫生部监督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通知并未上网,而是以食品安全办公室的名义下发给各地。
北京市食品办一名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他们是最近收到的这一通知;福州市食品办工作人员则称他们接到了省里的传达,从而发出公告展开行动。
这次5省市行动均由当地食品办牵头,联合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甚至公安机关联合展开行动,清缴目标直指“9·14”大限之前的问题乳粉。
北京市食品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类似行动并非首次展开,只是此次要求各单位和个人主动上缴问题乳粉“同以往形式不同而已”。
据了解,截至2010年8月20日,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先后查办了河北承德、山西阳泉市、山西太谷县、天津等地问题奶粉案,共发现涉案问题乳粉103.44吨。
由于清缴行动刚刚展开,《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各地目前并未对实施效果进行统计。而在多次进行清缴以后,还有多少三聚氰胺乳粉隐藏在市场中也不可知。
在各省市的清缴公告中,均附有相关部门的举报电话。《法治周末》记者随即拨打了其中几个,其中江西省食品办的投诉电话在接通后传出传真接收音,而福州市12312举报电话的接线员则要求记者拨打福州市食品办的办公电话。
此次行动中,对在规定时限内主动上缴者免责的规定惹来了争议。在5省市公告中,尽管措辞不同,但均规定了免责内容。
一名地方食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规定对主动上缴者免责是卫生部通知中的精神。
来源:法治周末
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content/2010-09/16/content_2287378.htm?node=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