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围脖”
媒体来源: 法制周报的BLOG

姜立诚看报纸

 

 

 本报“关爱抗战老兵”报道引关注热心读者纷纷捐款
  
  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围脖”
  
  本报首席记者朱春先文/图
  
  本报12月10日头版头条有关抗战老兵王飞黄晚年遭遇生活困境的报道刊出后,立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本报编辑部,表达捐款捐物的意愿。该报道被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等转载以后,也立即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新浪微博还特别将王飞黄老人的情况设为首页头条,引起热烈讨论。记者将稿件转发至个人在网易的博客后,三个小时的点击率就突破3万条。
  
  热心读者咨询捐款献计
  
  12月10日,星期五。《法制周报》编辑部热线电话频繁响起。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表达的意思大致有三个,一是希望了解报道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二是咨询捐款捐物的具体方式,三是提出帮助老兵的其他建议。
  
  一位来自南京的叶姓读者,自称是在互联网上看到本报的报道。他提出,像王飞黄老人这样的情况,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他认识一位抗战老兵,一个月有三千多元的政府援助(原话如此,未经证实)。“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抗战老兵,我也会在南京,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王飞黄)”。
  
  一位坚持不愿意留下姓名和电话的读者来电询问,网上转载的报道是否真实,以确定如何捐款。还有一位同样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读者来电,详细询问王飞黄老人现在的生活情况。
  
  很多读者都明确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对身处困境的抗战老兵给予帮助。
  
  温暖的“围脖”头条
  
  本报报道刊发以后,立即在“湖南抗战老兵群”内传播开来。群友们纷纷对本报的这一善举给予肯定。
  
  群友长沙-青蛙说:“最近有点忙,刚看到《法制周报》的报道。现在新浪,还有新浪围脖上讨论很激烈。《法制周报》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成立‘关爱抗战幸存老兵爱心基金’,这对湖南老兵是一个大好消息!”
  
  很多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表达对王飞黄老人的敬意和同情。
  
  一位网友说:“参加过这么多次知名战役的英雄,却连最简单的生活都难以为继,病了也没有钱去医治,家人也是穷困潦倒,唉,希望政府能善待抗战老兵。向他致敬!”
  
  网友“八零创意店”说,“希望国家不要忘了那些抗战老兵!给点养老的政策吧!”
  
  网友“左娜楠楠”说:“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心里好难受啊。他们为国家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奔波于战争前线,却在年迈时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在记者的个人博客上,不少网友也留言表达对王飞黄等抗战老兵的尊敬之情。
  
  滇西抗战老兵要将报道刻石立碑
  
  记者得知,于11月23日在《法制周报》刊发抗战老兵姜立诚的相关事迹后,一位家住宁乡的抗战老兵后代,根据报纸上刊出的姜立诚老人的家庭地址,找到益阳市衡龙桥镇姜立诚老人的家里。
  
  “报道出来后,衡龙桥一带都知道了姜老的事迹,很多人都把当天的《法制周报》珍藏了。”一位姜老的亲属说,“报纸出来的当天,姜老到镇上去,就有人拿报纸给他看,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是我过了两天再给他送报纸去的。老人看了很高兴,他特意嘱咐我向记者表示感谢!他想把这份报纸留给后人做个纪念。”
  
  曾参加滇西松山会战的抗战老兵钟子立老人甚至要求其子钟章平,将报道全文刻石立碑,以备百年之用。

媒体来源:[文章]
(C) 法制周报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