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天价螺帽折射法治缺失
■话题背景:

  近日,广西柳州市交警部门被曝在推行新的机动车固封装置时制造了“史上最贵螺帽”。原本售价1元钱的固封螺帽,竟被卖到了27元。这套螺帽除了压有发牌机关代号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同样压有发牌机关的螺帽在广州、杭州等地是免费费使用的。

  面对质疑,柳州市车管所负责人称,“最贵螺帽”是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协会卖的。柳州车管所此举被指拉来“驾协””当“挡箭牌”,是又一出“金蝉脱壳”的把戏。

  在舆论关注下,12月20日,柳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立即停止驾协销售高价固封装置,并把已收取的费用退还车主。

  本期主题:关注“史上最贵螺帽”

  律师嘉宾马 里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郝亚超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持人:法治周末编辑 朱雨晨

 

  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

  《法治周末》:广西柳州市近日曝出了“史上最贵螺帽”,原本售价1元钱的固封螺帽,竟被卖到了27元。两位律师怎么看这件事情?

  马里: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分析,“最贵螺帽”虽然是由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协会卖的,但柳州市交管部门在明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还下发了文件来配合,这是明显的违法行政行为,违反的是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这样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侵害了其他生产厂商的权利。

  郝亚超:1元钱的成本,卖到27元钱,这26元钱,大家都花得起,但是,讲的是这个理。这仅仅是26元钱的问题吗?很明显不是。

  如果我们今天对这26元钱的问题不讨个说法,那么明天就会有26万元甚至26亿元的问题。金额虽不同,但权利是不分大小的。

  一句话,这是一个制度问题。是一个滥用行政权力、肆意侵害行政相对人利益、严重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得讨论清楚。

 

  利益驱动是基础

  《法治周末》:类似的事情其他地方以前也曾发生过,现在也还在发生,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屡屡发生?

  马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行为是有法不依,是明显的违法行政行为。它的泛滥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利益驱动。

  从个人来看,才27元,似乎并不多。但媒体算了一笔账,柳州机动车保有量是30万辆,如果按20万辆需要更换牌照来计算,这个装置的销售额就高达500万元。

  这就说明,利益驱动是基础。另外,这种违法带来的后果惩处还不够严厉。违法成本的预期过轻,导致了这种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

  如果像律师一样,有刑事违法行为就不能当律师了,对这种明知故犯的违法行政行为也进行严厉处罚的话,就可以震慑了。

 

  交警部门无权定价

  《法治周末》:对于柳州市交警部门的反应,舆论界一片哗然。两位律师怎么看?

  郝亚超:我想,有这样3个问题,是法律界必须要向柳州交警部门提问的:第一:谁给你这样的定价权力?第二:在定价之前,有没有经过一定的程序?第三:事情发生后,面对如此多的质疑,有没有公开的解释?

  这3个问题,每一个都涉及行政法的核心。

  对第一个问题,我想提一个行政法上的基础原理,那就是:“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授权的,就都是禁止的、不可以做的,对民众而言,没有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这项原理的基础就是:政府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在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从理论上来讲,全国人大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柳州市交警部门在没有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就行使这样的权力,是违法的。

  马里:对第二个问题,由于行政行为在实践中不可能有各项都很明确的授权,行政机关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在一定幅度内自由调整其行政决定。那么,这样的行为,有没有经过一定的程序?比如:公开招标、公开听证?

  从已经披露的资料来看,柳州市驾协是“稀里糊涂、轻而易举”的就中标了。这种走过场不仅戏弄了所有的民众,更是亵渎法律。行政行为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难道柳州交警部门不懂吗?

  郝亚超:第三个问题,反映柳州交警部门以及上级行政部门对问题的认识深浅。或者说,反映行政体系整体的法律素养如何。一个有些许法治精神的上级政府,肯定敢于承认错误,指出下级部门的错误。而此事件披露出来后,相关部门都闪到一边去了,支支吾吾遮遮掩掩,我们如何能祈望他们全面地为老百姓负责?

 

  行政权力:透明、再透明

  《法治周末》:从本次“史上最贵螺帽”事件,我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马里:模糊着向老百姓收钱,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政府也会模糊着花钱。曾有学者评价说:中国政府在花钱上,是全世界程序最简单的国家之一。这句话因为我没有实际调查,不敢轻易认可,但我们政府在花钱程序上的“高度机密”,恐怕没谁能否认。除了深圳外,向市民公布财政预算的市级政府,恐怕不多吧?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话说得太多了,好像成了废话一样。有人听,没人信。

  郝亚超:在这个案例里,柳州市驾协真是个名正言顺的幌子。成立协会的初衷,是为了剥离政府权力,将一些公众服务职能交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来管理。但中国传统的智慧使这些协会不仅吸收了退休领导,还巧立了各种名目———近几年来各种协会一手导演的丑闻,在这里实在不好意思列举了。

  如何规范权力的运作,彻底改观行政者的法治精神和理念,需要点滴努力。此次事件的曝光以及讨论,就是我们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最好推动。

 


   来源:[法治周末]    

媒体来源:[文章]
(C) 法治周末  法治影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