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博客
ChinaLegalBlog.com
民营企业如何量体裁衣建立法律风险体系
媒体来源: 何宜敏谈民法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法律风险的特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避免承担经济损失或者其他风险的机构、制度、流程、表格和文本,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管理学与法学有机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人为本,明确责权利,注重效率和创新。完备的法律风险体系涉及到组织的建立、活动开展、制度的修订等,关系到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个流程,是个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民企在建立自己的法律风险体系时若按部就班,死搬硬套,不但会劳命伤财,且适得其反,科学地界定自身特点,法律风险度,逐步投入推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企在建立法律风险体系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

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

      企业建立法律风险体系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规模,生产产值,有得放矢进行投入,据有关部门统计预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平均值每年上升2-3分,而我们现在平均是42分,用于防范法律风险的支出为收的0.02%,也是说一亿产值二万元支出,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我们可以以此为参考,根据其它因素进行投入。

企业所处不同阶段,法律风险强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刑事法律风险,在起步阶段容易出现虚报注册资金、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会计财务方面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偷税、虚开增值税发票;注销阶段可能妨碍清算,虚假破产,民事责任风险也随之发展增强,从而增加法律风险防范的投入和体系的建立完善。

二、企业所处的行业及经营范围

民企所处的行业及经营范围不同法律风险程度各异,有些行业国家管控严格,行政法律风险较高,如,医药、化工,钢铁行业,国家相对其它行业相比,要求更加严格,从而法律风险较高,设立法律风险防范网就应较广,较强。企业如是出口型,产品分布较广,其面临的法律风险也相对较大,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也应随之较高。

三、企业知识产权依赖程度

企业若对知识产权有高度的依赖,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靠其知识产权获得发存、发展,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就要求较高,需要提供法律支持要求较高,从而法律风险较大。如企业具有较多知识产权,还存在知识产权的维护和经营,与法律帮助更密不可分。

四、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

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地方正策对企业各种要求也不同,管控程度也存在不同的差异,且执法水平、强度也各异,因而同一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法律风险程度也不相同,如,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内地相对于发达地区相比,其法律风险显然小的多,有的地方“五险”没有捆绑缴纳,企业可能钻此漏洞,只交工伤险不交其它险,这样,其法律风险相对较高,对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也不同。

五、其它相关因素,也产生不同的法律风险

企业文化建设较好,规章制度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且公平合理,员工遵纪守法主动自觉,企业法律风险也较弱。上市公司或筹备上市公司比其它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要求也要较高。企业经济合同或劳动合同纠纷较多,其法律风险也较大,此时,对法律风险防范要求也要更高。

总之,,我们根据企业不同特点,综合分析,步建立法律风险体系,具体操作可以一亿产值10万元法律风险防范投入为基数,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地理位置、人员素质,权衡所需要的支出,计算需支出50万元法律风险费用,建议设立法务部,支出20-30万,可设立法务专员,10万以下的也需设立合同管理员,或由办公室人员兼任,支出50万以上的企业,根据不同情况法务部可设不同的科室,若依赖知识产权较高企业,可设立知识产权科或专职人员。需支付更高费用的,可比较完备的建立法律风险体系。

媒体来源:[文章]
(C) 何宜敏谈民法